Information brochure

Learn About Heart Disease - Information brochure

4fc72851ce209868a15bf2aca7eaf141.jpg


心臟會有什麼疾病?

心臟是一個結構精密的器官,分為左右兩邊由心肌完全分隔,每邊分為兩腔,心房在上,心室在下,心房與心室之通道間有心瓣,有活瓣作用,使血液單向運行,氧化的血液經主動脈輸出,供給全身的各部位。當心臟不同部分出現異常,就可能引致各種心臟問題。


心臟病的種類

心臟病的種類很多,其中以心臟血管疾病(簡稱冠心病)最為普遍,而我們時常聽聞因心臟病發而死亡的,也多屬於冠心病者。


什麼是冠心病

冠心病 是指心臟血管內壁因為年紀增長及其他危險因素出現而導致血管內壁積聚過多的膽固醇脂肪斑塊,而令血管管腔狹窄,導致血管供血減少而所引起的心臟疾病。

心肌梗塞 也俗稱為 急性心臟病發,通常是由冠狀動脈栓塞所引起的。當積聚於冠心血管的脂肪膽固醇不穩定而突然破裂時,身體內的血小板便會於破裂位置積聚並形成血塊,當供血嚴重受阻時,就會發生心肌梗塞,甚至心臟衰竭或死亡。當不幸出現心肌梗塞時,因心臟正處於持續缺氧的情況,即使一分鐘也可以造成永久性損害,嚴重者更會因此而死亡。 


認識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是一個包含廣闊的統稱,指心臟並非按照正常的規律跳動。一般來說,正常人的靜態平均心跳為每分鐘六十至一百次,於運動或情緒變化時,心跳會加快,更可以超過每分鐘一百次。心律不正患者可以是完全沒有徵狀,但短時間的心律不正已經可以影響心臟供血,對循環系統造成損害。


心搏過快

心搏過快是快速或不規則的心律,它可能發生於心房或心室,通常每分鐘心跳超過 100 次。在這樣的心跳率下,心臟會收縮過速而造成心臟未能有效地輸出血液;這可能導致頭昏眼花、失去知覺、器官衰竭或甚至死亡。

常見的例子包括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撲動 (Atrial flutter),心室上頻脈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和心室頻脈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心搏過緩

心搏過緩是指心臟跳動速度低於正常水平。患者可能會有疲勞、頭昏眼花、失去知覺、器官衰竭或甚至死亡。

心搏過緩可由病態竇房結綜合症或房室傳導發生阻滯等原因引起,常見於老年人、心臟病患者。但訓練有素的運動員或在睡眠期間心臟速率每分鐘 40-50 次是常見並正常的。 


什麼是心瓣膜病

正常人的心臟共有四個心瓣,張開時會令血液流過,關閉時可防止血液倒流。然而,一旦心瓣膜功能受損,無法如常開合,心臓需更費勁泵動,長期可造成心臟衰竭,甚至因心外血管栓塞而中風。

很多心臟瓣膜病人在早期階段是沒有任何症狀的,直到他們中年或以上症狀才會出現。常見的症狀包括異常疲勞、氣促和腳踝腫脹。


     心瓣膜病 可分為瓣膜關閉不全及瓣膜口狹窄兩種。

     瓣膜關閉 不全是指心瓣膜關閉時不能完全閉合,導致血流返流。瓣膜關閉不全是由於瓣膜增厚、變硬或由於瓣膜破穿,亦可因腱索斷裂和與瓣膜粘連而引起。

     瓣膜口狹窄 是指瓣膜口在開放時不能充分張開,造成血流通過障礙。主要由於瓣膜炎症修復過程中在近瓣聯合處互相粘連、增厚、瓣膜環硬化和縮窄等引起。


心瓣膜病成因包括:

     先天性:如部分病人主動脈瓣只有兩葉,比正常少了一葉,病變的主動脈瓣開放不全,影響血液流通。

     感染:細菌通過血液到達心臟內部並破壞瓣膜。

     退化:隨年齡漸長,瓣膜會逐漸退化,以主動脈瓣最常見。

     風濕性心臟病:由於鏈球菌感染,繼而引發免疫反應而破壞心臟瓣膜。


什麼是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是指心臟因某種原因在構造上或功能上出現不正常的現象,導致心室不能正常和有效地把血液輸出或流入心臟,令心臟泵血功能日漸喪失,無法輸出足夠血液供應身體各重要器官,嚴重情況下更可能有致命的危險。 

實際上有很多不同的因素都會引起心臟衰竭,如:


     冠心病會使部分心臟肌肉缺血而無力運作或壞死,令剩餘的心臟肌肉有更大負擔

     高血壓令血液循環受阻,令心臟需要加倍付出才可以把血液泵出而形成負擔

     心瓣膜病令心瓣不能完全及有效地開闢,心臟肌肉需要更加據收縮,才能把血液泵出而造成負擔

     心臟肌肉因病毒感染、酗酒及藥物影響下受損,導致功能減弱

     心房或心室中隔缺損,俗稱「心漏症」


心臟衰竭的症狀並不一定顯而易見。有些患者在最早期的心衰竭階段可能完全沒有症狀。隨著時間增長,症狀會越來越明顯,有些患者可能將疲勞或呼吸困難等症狀視為步入老年的徵候而不予理會。心臟衰竭的常見症狀包括:

     呼吸困難 

     疲倦缺力

     腳部或腹部腫脹

     腳部或腹部腫脹


心臟衰竭基本上是由於心臟肌肉功能減退,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心肌病病因來分類心臟衰竭:

擴張型心肌病

最常見,佔心肌病的70%-80%。擴張型心肌病可能和某些病毒感染、藥物或代謝異常所致的心肌損傷有關,其中病毒性心肌炎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原因。擴張型心肌病以心室擴張為特徵。常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所以也有稱之為充血型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

可能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關,約 1/3 的有明顯家庭史,心臟肌球蛋白重鏈及心臟肌鈣蛋白T基因突變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肥厚型心肌病以心室肥厚為特徵。其中不少患者有室間隔不對稱肥厚而造成心室流出道梗阻,故這類患者被稱之為梗阻型心肌病。非梗阻型者可無症狀或症狀少,僅在體檢中被發現或因心律不正而猝死。


限制型心肌病

以心內膜心肌纖維化、心肌僵硬及心室舒張充盈受阻為特徵。簡單而言,就是心臟的心內膜就像堅硬的殼一樣,不容易舒張,從而影響心臟排血量,出現心功能不全表現。起病比較緩慢。早期可有發熱、乏力、氣急、頭暈等症狀,晚期出現全心衰竭。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又稱致心律失常性右室發育不良;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右室,其特徵為右心室心肌被進行性纖維脂肪組織所替代,臨床常表現為右心室擴大,心律失常和猝死。


資料只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您的醫生查詢。

下載香港心臟專科中心_齊來認識心臟病_資訊小冊子.pdf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