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癌症治療引發心臟衰竭風險 心臟超聲波有效監測化療副作用 

心臟醫生會客室是一個關於心臟疾病的專題節目,以分享心臟疾病的因由和解答觀眾對心臟疾病的疑問為主要。 

主持:心臟科專科 羅君健醫生 
嘉賓:心臟科專科 江振昌醫生 

癌症與心臟病的關聯在醫療中日益受到關注。腫瘤科常將患者轉介至心臟科進行心臟超聲波檢查,主要是因為化療藥物或標靶藥物可能引發心臟毒性,影響心臟功能。心臟超聲波能評估心臟射血指數(正常範圍約60%-70%,低於40%為功能差),幫助判斷患者是否適合接受這些治療,並監測藥物使用後的心臟功能變化。某些藥物的副作用隨劑量增加而更顯著,因此需要定期檢查以確保安全。 

此外,放射治療(電療)也可能影響心臟,特別是針對肺部或乳房腫瘤時,可能導致心包炎或限制性心包病,影響心臟蠕動,引發氣喘、疲倦或水腫等心衰竭症狀。診斷通常依靠心臟超聲波,必要時輔以CT掃描或心導管檢查確認心包鈣化或壓力異常,嚴重者可能需外科手術治療。 

癌症本身也可能影響心臟,例如轉移性癌症(如肺癌或乳癌)導致心包積液,壓迫心臟引發急性症狀,如氣喘或血壓下降。原發性心臟腫瘤較少見,良性黏液瘤多發於左心房,可能阻塞二尖瓣,引起頭暈或休克,需手術切除並定期監測復發。惡性心臟腫瘤(如淋巴癌或肉瘤)更罕見,但可通過化療或標靶藥治療。心臟科與腫瘤科的合作至關重要,確保癌症治療安全有效。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us.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