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冠⼼病 跑步测试、超声波、MRI,哪个最准?
⼼脏医⽣会客室是⼀个关于⼼脏疾病的专题节⽬,以分享⼼脏疾病的因由和解答观众对⼼脏疾病的疑
问为主要。
主持:⼼脏科专科 罗君健医⽣
嘉宾:⼼脏科专科 梁世宙医⽣
如何评估冠⼼病与治疗简介
本期《⼼脏医⽣会客室》深入探讨冠⼼病的诊断与治疗。冠⼼病是⼼脏⾎管因胆固醇积聚导致供⾎不⾜,常⾒症状包括胸⼝不适或「翳着」,尤其在快速⾏走或运动时加剧。本节⽬聚焦如何通过不同测试⽅法评估冠⼼病、治疗选择,以及后续跟进策略。
功能性测试⽅法
静态⼼电图在无症状时诊断价值有限,因此功能性测试成为重要⼯具。梁医⽣介绍以下几种⽅法:
1. 运动⼼电图(跑步机测试)
最常⾒且简单,通过跑步增加⼼脏负荷,观察⼼电图变化、⾎压⼼跳反应及症状(如胸⼝翳)。原理是当⼼脏⾎管收窄(如 70% 以上),运动时供⾎不⾜可能引发症状或⼼电图异常。然⽽,其准确度仅约 50-70%,假阳性较常⾒,尤其在中年女性或无症状者中。轻微⾄中度收窄可能无法检测,需结合症状及运动时间判断严重程度。
2. 压⼒⼼脏超声波
准确度达 80-90%,较跑步机测试⾼。通过跑步或药物加压,比较静态与动态⼼脏超声波,评估⼼脏收缩功能。若加压后功能异常,提⽰⾎管收窄。此⽅法不适合运动功能差、肥胖或肺病患者,因超声波影像可能不清晰。
3. 磁⼒共振(MRI)
通过观察⼼脏收缩功能及⾎流量,检测⾎管收窄,影像通常较清晰,适合超声波影像不佳者。但有植入器械(如起搏器)者影像可能受影响。
4. 核⼦扫描
利⽤药物或运动加压,检查⾎流量以判断⾎管收窄,适合肾功能不佳者,因无需显影剂,但辐射较⾼。
电脑扫描(CT)是⾸选,因其准确度⾼(近 100%),可排除冠⼼病或检测轻微收窄。但对不愿接受辐射或显影剂的患者,功能性测试是替代选择。
治疗选择
确诊冠⼼病后,治疗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及症状:
药物治疗:适⽤于轻微⾄中度收窄或症状不影响⽇常⽣活者,通过控制三⾼(⾎压、胆固醇、⾎糖)减缓病情恶化。
通波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于严重收窄(如 80-90%)或症状显著影响⽣活者,如体⼒劳动者无法⼯作。治疗选择需考虑症状、⽣活影响及影像结果。
跟进与复诊
不论药物治疗或通波仔,定期复诊⾄关重要。复诊重点包括:
1. 症状监察:胸⼝不适或症状变化可能提⽰⾎管状况恶化。
2. 三⾼控制:⾎压应低于 130/80 mmHg,坏胆固醇低于 1.8 mmol/L,糖化⾎⾊素低
如欲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于我们联络。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