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报导

疫情下心房颤动的病症管理 - 梁世宙医生

疫情下心房颤动的病症管理
心脏科专科梁世宙医生


心房颤动是近年热门的心脏病议题,表面上只是容易引起不规则的心跳,但它却是中风主要病因之一,绝对不容忽视。不过疫情期间要跟进患者病情并不容易,有心脏科医生表示,依靠科技来管理房颤病人,将会是未来趋势。

心房颤动十分常见,主要是心跳频率出现不规律的问题,由于过快及不规律的心跳使血液未能有效及有规律地泵进心室,导致部分血液滞留于心房内。心脏科专科医生梁世宙表示,「房颤的成因,常见也是血压高、冠心病、心脏衰竭、心瓣问题、甲状腺亢进、睡眠窒息症等因素的患者。一般而言,年纪愈大的人,患上心房颤动的机会就愈高,另外,患有糖尿病、过份肥胖、缺少运动、经常饮酒等人士,都是患上房颤的高危一族。」

梁医生指出,部分房颤患者会有心悸、胸口翳闷、头晕、气促等症状,但却有不少房颤患者并没有出现任何病征,「有机会是在身体检查时无意中发现,也有可能是到医院诊治其他病症,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诊断出来,不过这些个案已属幸运,更多的是出现中风或心脏衰竭等严重问题时,才发觉是由房颤导致。事关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较正常人增加五倍,而统计数据亦指出,本地约有25-30%的中风患者是由房颤引起,情况不容忽视。」


以科技解决病情跟进问题

一旦确诊房颤,药物介入能有效减慢心跳速度,使心律回复正常,若果是中风风险较高的病人,医生可能会处方抗凝血药,以减低患者中风风险。 「房颤患者需要医生长期监察,一方面确保他们有按指示服用药物,另一方面也让病人多加了解房颤的并发症。疫情期间,患者未必能够如常到诊所覆诊,对他们的病情影响很大,除了担心未必有足够药物应付病情,也有部分病人不肯服用抗凝血药,令中风风险增加,或是出现其他心跳异常症状,未能及时咨询医生意见,因此医生要在疫下跟进病人进度,可说增添了不少难度。」他续指出,尤其是年长病人,行动可能不太方便,加上疫情期间怕外出会易感染,免不了会减少覆诊次数;也有病人身在外地,疫后未能回港,同样令覆诊难度增加。

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梁医生表示最能依靠都是科技,「时下很多人也在谈论遥距医疗(tele-medicine),理论上是可行的,外国也在尝试相关方案,看看在遥距情况下,是否可以观察到病人症状;最重要是确保病人有服用药物,同时让他们明白心房颤动的风险,以及万一中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尤其是行动不便的病人,遥距医疗可说是最佳方案。

不过梁医生也指出,遥距医疗现时可能较适用于已确诊房颤的病人,对于未确诊但想透过遥距医疗来确诊房颤并非目前十分普遍的做法。欧洲心脏协会的指引指出 ,房颤的明确诊断可以透过标准的 12 导联心电图 ,或查看 30 秒的单导联心电图记录。坊间现在有自助心电图检查仪来记录单导联心电图,亦都有智能手表具备侦测心跳功能 ,病人可以用作筛查用途。但现时最常见的房颤诊断方法仍然需要标准的 12 导联心电图来核实个案,难以在遥距情况下完成,所以遥距诊断房颤现时还有一定的限制。不过相信随着更多的经验和数据,遥距诊断房颤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当然有这些电子装置出现至少让大众更为留意自己的心跳,意识到房颤等心脏问题,遇有问题应主动求医,尽快将结果交予医生,以确定是否需要作进一步检查。 」

疫情除了影响跟进病情外,也令人运动量骤减,「运动少及肥胖是房颤的诱因之一,研究显示多做运动能令症状减少,对控制病情也有正面影响。因此疫下就算未能到户外运动,也可转移在室内进行运动,实际上并不需要太高强度的运动,保持每星期5至7日、每日30分钟的带氧运动便可。」


文章来源:信報

如欲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于我们联络。

联络我们